“博士乘组”首次太空授课 中国空间站上演“乒乓球”大赛     DATE: 2023-12-12 06:08:23

原标题:“博士乘组”首次太空授课 中国空间站上演“乒乓球”大赛

中新社北京9月21日电 题:“博士乘组”首次太空授课 中国空间站上演“乒乓球”大赛

中新社记者 马帅莎

在空间站点蜡烛会看到什么样的博士乘组神奇现象 ?在太空还可以用水球打乒乓球比赛 ?9月21日,“天宫课堂”时隔近一年再次上新,首次授课神舟十六号“博士乘组”景海鹏 、太空朱杨柱  、中国站上桂海潮首次太空授课,空间在新的演乒“太空教室”梦天实验舱为学生们带来球形火焰  、奇妙“乒乓球”等多个有趣实验。乓球

9月21日 ,大赛“天宫课堂”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,博士乘组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 、首次授课朱杨柱  、太空桂海潮进行授课,中国站上这是空间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 。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,演乒共设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5个地面课堂 。乓球3名航天员在轨展示介绍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,演示球形火焰实验 、奇妙“乒乓球”实验 、动量守恒实验以及又可见陀螺实验 ,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 。图为学生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收看奇妙“乒乓球”实验。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

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的首次太空授课

31年前的今天,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 。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“生日”这天 ,开展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的首次太空授课,让此次“天宫课堂”更具特殊意义。

本次授课活动设置了5个地面课堂 ,约2800名学生代表参加了现场活动 。其中,北京地面课堂设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(以下简称“北航”) ,这里也是桂海潮所任职的学校 。当天 ,不少北航学生来到现场聆听“太空教师”讲课。

桂海潮的学生王世杰在课前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要是能有机遇提问,想问桂老师在天上生活得是否高兴 ,在微重力环境下这么久 ,对航天动力学控制方向有没有新的感悟?”

“时隔这么多天 ,终于通过视频连线可见到了导师 。”桂海潮的另一位学生 、北航宇航学院博士生苏文杰说,毕业后她方案跟随桂老师的脚步 ,投身航天事业 ,“希望未来能有机遇让桂老师乘坐我们设计的飞船再次飞天 。”

“太空教室”又上新

展开全文

当现场大屏出现中国空间站的画面 ,大家忍不住惊叹。待三名航天员依次“飞”到镜头前 ,学生们纷纷挥舞手中的国旗,向他们问好 。

这是中国空间站第四次太空授课 ,此前三次分别是在天和核心舱 、问天实验舱授课,此次中国航天员又“解锁”了一个“新教室”梦天实验舱 。甫一开场,神舟十六号乘组就迫不及待地向大家展示这间“新教室”。这里不仅可以实现货物自动出舱,还集中了中国空间站最多的科学实验设备 ,研究制备新型资料的“太空炼丹炉”高温资料科学实验柜、空间站最冷的地方超冷原子物理实验柜  、空间站的“维修工厂”在线维修装调操作柜……

朱杨柱介绍称,高温资料科学实验柜的温度可高达1600摄氏度,第一批在这个“炼丹炉”里接受高温考验制备而成的资料已经随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返回地面 。

“天宫”上演“乒乓球”大赛

看到空间站里的燃烧科学实验柜 ,有学生好奇 ,“微重力环境下的燃烧和地面有何不同?”为了更直观地回答学生的问题 ,航天员们拿出一根蜡烛,小心地址燃  。不同于地面的锥形火焰 ,空间站的蜡烛不管朝哪个方向 ,始终呈类似球形的蓝色火焰 。

带大家领略了“太空火焰”的神奇现象 ,航天员们紧接着上演了一场太空“乒乓球”大赛。桂海潮熟练地制作出一个小水球 ,将它轻轻“抛”起,朱杨柱挥起用毛巾包裹的乒乓球拍,轻轻击打,仅仅可见水球碰到毛巾表面后,不仅没有破裂,也没有被吸收 ,反而像乒乓球一致被弹开了 。简单热身后 ,朱杨柱和桂海潮你来我往地打起了比赛,两名航天员之间的互动引起现场阵阵笑声。

在太空直播课上,地面课堂学生对空间站充满了好奇 ,纷纷向航天员们提问  ,“在空间站能看到太空垃圾吗?”“在空间站看地球和太阳有何不同 ?”“太空中没有明显的参照物 ,航天员怎样判断空间站的姿态 、轨道变化  ?”……

“太空垃圾确实存在 ,和大家一致 ,我们也非常好奇  ,经常通过空间站舷窗寻找 ,目前还没有发现它的踪影。”景海鹏说,科研人员会时刻盯着它们,要是造成威胁,空间站会主动规避 ,同时 ,空间站还“穿”了特殊的防护装备 ,好比铠甲,即使碰到,航天员也会安然无恙。

时长约48分钟的太空科普课令不少学买卖犹未尽,悄然间已为青少年播下航天梦的种子。正如朱杨柱所说,“因而航天梦 ,他的飞天梦才得以实现”,未来至少将在轨运行10年的中国空间站,正在400公里的天外等待更多新人的到来。(完)